在我国,中部地区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
说他特殊,是因为他由我国中部的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6个省组成,6个省中,既不沿海又不沿边,既有北方省份,又有南方省份,处于我国东部与西部的交界处,在地理位置上是绝对的中部省份。
除了在区位上处于中部以外,在经济发展上也处于中游的位置。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明显要落后一些;但与西部内陆省份相比,要占明显优势。
以年中部六省的GDP排名为例,中部地区排名最为靠前的河南省,凭借亿的GDP排在全国第5位,本地区排名最靠后山西省GDP也达到了亿元,排在全国第20位。
所以说无论是地理区位还是经济发展,这6个省份都是纯纯的中部省份。
并且这6个省份都有不少共同点:首先是,这6个省的省会都是所在省份绝对的经济中心,并且都与省内第二经济强市拉开了相当大的差距。
其中,差距最大的湖北省,省会武汉的GDP是排名第二襄阳市的3.3倍,差距最小的江西省,南昌市的GDP也是赣州的1.6倍。
第2个共同点是这6个省的第二经济强市,包括河南省洛阳市、湖北省武汉市、山西省长治市、湖南省岳阳市、江西省赣州市、安徽省芜湖市,在本省的国土空间规划中,无一例外的都被明确的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那么对于副中心的定位,在这6个城市中,哪个城市能够当之无愧,哪个城市又只是虚有其表呢?
今天清静未眠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首先是经济上。
在经济上6个城市中,年GDP超过亿的,有洛阳和襄阳两座城市,其中洛阳最多达到了亿,襄阳也有亿元。
而芜湖(亿)、岳阳(亿)、赣州(亿),GDP均处在亿到亿之间,6个城市中最不发达的长治市年GDP仅有仅有亿。
洛阳与襄阳两座城市GDP均超过了亿,并且相差不多,但是我们将两座城市放在各自所处的省份进行一下对比,就可以看出来:虽然都是省内第二经济强市,但是可以清楚的看出来,在GDP上,洛阳占郑州(亿/亿)的比重要远远高于襄阳占武汉(亿/亿)的比重。
其次是人口上。
我们以年,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来对6个城市进行分析。
六个城市中赣州的人口最多,达到了万,之后是洛阳的万,之后依次地推分别是襄阳(万),岳阳(万),芜湖(万),长治(万)。
从这儿可以看出,赣州的人口要远远拉开其他5个城市一个档次,赣州也是六个城市中唯一排在全省首位的人口大市。
但是要论城区人口,根据住建部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年赣州共有城区人口万,要远远落后于洛阳的万。
在人口自然增长率日益放缓的现实情况下,拥有更多的常住人口,无疑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动力。
再次是城市等级上。
前面已经说到了,6个城市都是各自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但是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也是有差别的。
6个省份,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为“一主一副”城镇规划体系的省份有三个,分别是河南(郑州、洛阳),江西(南昌、赣州),安徽(合肥、芜湖)。
这其中河南的情况有些特殊,在年国土空间规划公示稿中,河南的城镇体系还为“一主一副”,但在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将南阳打造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从这个角度上说,现在河南省的城镇体系应该是“一主两副”。
但考虑到南阳被确立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时间太短,所以本文中仍将河南省的城镇体系归类成“一主一副”。
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为“一主两副”的省份有两个分别是湖北(武汉,襄阳、宜昌),湖南(长沙,岳阳、常德)。
而山西,是6个省份中唯一城镇体系为“一主三副”的省份,除太原为中心城市外,还有长治、大同和临汾三个副中心城市。
之所以对6个省份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数量进行分类,是因为如果一个省份的副中心城市过多,各个副中心城市能得到的资源和政策照顾相对来说就比较分散,远远没有只有一个副中心的省份得到的优惠政策那样集中。
所以说洛阳、赣州、芜湖,相对其余三个小伙伴得到的省内政策就要多得多。
综上所述,中部地区6个省份的“第二城”比拼,洛阳与赣州完胜,芜湖、岳阳、襄阳中规中矩,长治则全面落后。
才疏学浅,敬请指正。
我是“清静未眠”,期待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