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返家乡,走基层rdquo

“返家乡,走基层”

江西岭背村之行

聚焦农村新变化

▲视频

01

团队介绍

▲团队介绍

02

聚焦农村新变化

天蒙蒙亮,江西省的岭背村就有环卫工人开始回收垃圾送到村里的垃圾集中回收站,早上八九点时,小孩与老人就在村里的公共体育设施上锻炼身体。再往大路上走,放眼望去,一片村民自建的小别墅映入眼帘。

村民黄便德告诉我们,这几年来,岭背村发生了很多令人兴奋的变化。

黄便德和我们说,现在村里的垃圾分类越来越规范。村委会向每家每户分发两个垃圾桶,分别是用来回收可回收垃圾和其它垃圾。村民们把自己家的垃圾进行分类。每隔两户人家就会在路边设置一个用来装厨余垃圾的垃圾桶,村民们会把自己家的剩菜剩饭全部倒到里面,然后会有专门环卫工人把垃圾运到村里固定的垃圾站里进行回收。相较于以前的焚烧垃圾,现在的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方法明显更加科学合理。

▲厨余垃圾的投放点

除此之外,村里还装了路灯。晚上六点到十一点时间段里大路上的路灯是一直开着的,这是为了给晚上行夜路的货运司机和出门的村民指明路况。而村民们家门口的路灯则会一直亮到清晨五点。这个路灯有个很特别的地方是在它旁边还装置了太阳能板,早上收集太阳能,晚上就可以用白天收集到的能量来照明路面。

▲这是十一点后的岭背村

以前村民住的都是屋顶盖着茅草的瓦房,屋内潮湿阴暗,空间狭小,且没有独立的洗手间,村民若要上厕所还得跑到山底下公共茅厕。现在岭背村响应党中央的美丽乡村的政策,不断优化村民的住宅环境,使越来越多的村民可以住上宽敞舒适的小别墅,并且每家每户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其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岭背村的村民自建房

这些年来,岭背村还一直在积极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岭背村以上游水库作为宣传重点,打响岭背村的知名度,吸引了全市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来这的游客不仅可以观赏美景,还可以体验农家生活,去村民自家经营的农家乐,品尝山间美味。

▲岭背村农产品加工站

黄便德还告诉我们:“以前乡亲们喝水要去井里打水,因为下雨或者汽车驶过,开放性的井水容易受到污染,井里的水时常夹杂着杂质,但是现在全村装置了专门的供水管,经过消毒净化的水会通过水管流入到每家每户的水龙头。”对于乡亲们来说,不用跨出家门口一步就可以喝到洁净的水。

▲专门的供水管

▲村里的水电站

岭背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离不开党中央指引,更离不开基层干部和村民们的不懈努力。村里干部还和我说:“村里那座废旧的陶瓷厂马上要改造成咱门高安市陶瓷博物馆,以后会有吸引更多游客来我们村,带动我们村的经济发展。”那座陶瓷厂坐落于上游水库的下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有企业所承办的一家工厂。它的存在,曾经为岭背村带来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但是后面由于它的搬迁,岭背村一时间又回到了原点。如今它的再开发利用,又将给岭背村带来怎样的机遇与发展,相信不仅之后,岭背村会给我们一份满意的答卷。

03

总结报告

我校为响应党中央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以及“喜迎二十大”主题活动特别举办了“返家乡,走基层”的社会实践活动。去年全国实现了全面脱贫,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农村的硕果累累,不计其数的村民实现了全面小康,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很多农村在绿色、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上取得了巨大发展,我的家乡——江西岭背村就是其中之一。以前的岭背村由于四面环山,交通十分不便,所以导致乡村产业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村民们依旧从事着传统的农耕活动,生产效率较低,村民生活条件差。但是在党中央战略部署下,扶贫力度不断加强,并且在基层干部与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岭背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进步。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运用了访谈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来对岭背村进行实地调查,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现岭背村的发展情况。而在这次的作品里我将聚焦岭背村的垃圾治理、能源发展以及居住条件、产业布局这四个方面来展开,希望借此来向读者展现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岭背村所取得的成果。本次作品将采取视频、图片、文字三者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呈现。其中,视频与图片将会是本次作品呈现的重点。

通过反复的思索与考量,我最终选择一位在岭背村生活了七十多年的村民作为采访对象,他的名字叫黄便德。我选取他是因为他是岭背村的几十年来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深刻地了解岭背村的过去与现在,并且他曾经在村里面当任要职,了解村里的各项事务,退休后也十分关心村里的发展。他和我讲述了这个村子的过去与现在,我有很深的感触。整个采访流程我是采用边走边录的方式来展开,也就是由他来向我们介绍路上遇到的设施,这样可以将他的叙说和路上经过的景物联系起来,更加直观的展现岭背村这些年所取得的成果。除此之外,我还深入到乡村各处进行实地调查,以图片的形式记录下了每家每户垃圾分类的情况、村里水质建设的情况,同时还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并加以文字来填补细节。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发现了我的老家过去被我忽略的变化与发展,这些变化与发展令我十分高兴。同时我也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作为这个村子的后辈,作为一名传媒人,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的人走进农村,不仅要打破他们对于农村的固有偏见:农村就是很落后,吃不好睡不好,让他们看到现在的新型农村的样子,而且要吸引他们到农村来发展。现在的农村拥有很多潜能与机遇,等待着我们的开发与把握。除此之外,我还学习到一些具体的观察方法,比将宏观政策与具体措施结合起来来看待问题,点面结合,以及以小见大,这些方法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乡村的发展。最后,我总结出一点:新闻里党中央的扶贫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绝非是一句空话,要想乡村发展好,就必须深入了解宏观政策,激发群众智慧,形成符合村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虽然,现在农村已经取得显著的进步,但是农村发展之路依旧是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力量的努力。作为媒体人,我更应要走入群众,走进基层,让社会听到他们的的声音,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团队成员黄涵排版编辑陈淑盈责任编辑曾兰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7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