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性总是捉摸不定,还善变。
遇到比自己强势的人,仇富仇官的想法就会冒出来;遇到比自己弱小的人,就会沾沾自喜。
仇恨占了主角,那就是“见不得别人好”;自己优于别人,再去伤害别人的概率,就变小了。
打个比方。
遇到乞丐,也许你不会丢几个铜板,但是你内心会觉得心酸。为什么别人那么悲催?到底遭遇了什么痛苦?这样的想法,会在内心激荡很久。
以上情况,基本符合心理学上的“败犬效应”:当遇到陷入困境的人,你会忍不住拉一把,并且没有想过会有回报。
真正有钱的人,都懂得过穷生活,财不露白,以便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发展机会。
02
外表富有的人,比穷人更可恶。
在大街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看起来很富有的人。他们打扮光鲜亮丽,拿起电话,就说“两百万的事情,小事”。越是人多的地方,声音越大,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钱一样。
也有一些人以为,假装有钱,才能混到有钱人的圈子里去,更有机会开展规模性合作。
扪心自问,如果有钱人找装富的人合作,动不动就是投资百万,装富的人,去哪里找“百万”。关键时候,就怂了。
开着豪车去加油,却只能加几十块钱,不能大大方方说“加满”;也有人加油之后,一脚油门就溜了,留下恶毒的形象。
为了“打肿脸充胖子”,买不起名牌的东西,就买仿冒产品。比方说,买一台普通的车,想办法抠掉车标,换上“高大上”的车标。
有句口头禅:“大家都知道,只是不说而已。”
炫耀财富的人,到底有没有钱,其实大家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为了照顾面子,不去拆穿。背地里,总有人指指点点。
很明显,黄铜项链和黄金项链有很多类似之处,但戴着黄铜项链的人,比什么都不戴的人,更掉价。
没钱加心穷,一路穷到底。
03
看起来很穷的人,不能小看。
说起五保户,你大概会和“穷、老、病、懒”的词语联系起来。
年11月,江西某村的五保户王添彩因病过世。村里的干部想办法安排后事,并整理其遗物。
惊讶地发现,王添彩留下了很多零零散散的纸币。派了六个人清点了很久,数了数,有97万元。
这些钱,来源于抚恤金、卖废品等。更重要的是,老人一直过着节俭的生活。
年,是浙江宁波孤寡老人苏美云去世后的第三年,人们惊讶地发现,他有百万遗产。
外表的寒酸,和存款多少,无法直接对等。农村的土砖屋里,也可以有百万富翁;城里的高楼大厦里,也有很多负债累累的人。
去过广州的人就知道,大街上随时可以遇到家有千万的人,但是他们穿着裤衩、拖鞋,甚至开着二手车。
开口说话,也不会把“钱的数字”挂在嘴边。
印象当中的穷人,也只是你“一己之见”而已。“穷人背后的秘密”,你总是看不透。
04
学会过“弱者”的生活,你就赢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外表越“没钱”的人,越容易赚到钱。
鸿星尔克,是众多运动品牌中的一员。但是它几次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