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轩/文“规模大,见效快,又开始‘接二连三’,很震撼!”丰收季节,在九江武宁县鲁溪镇武台山茶业有限公司高山白茶种植基地和江西清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茶叶加工厂调研采风后,九江日报社调研组这样感叹。鲁溪镇党委书记熊自安自豪地向采风团介绍该镇的“一红一绿”产业,茶叶之外,辣椒也已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椒”,在今年辣椒节开幕日,全镇销售辣椒公斤、辣椒酱瓶。年以来,武宁县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农业现代化、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美丽富裕的根本举措,逐步完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构建,催生农业产业上规模、出特色的新气象。规模+特色二龙戏珠在武宁县新宁镇,0亩油茶漫山遍野;在泉口镇,0亩香榧翻山越岭;在鲁溪镇,亩白茶隔山遥望;在澧溪镇,亩白莲十里香艳;罗坪镇,名贵鲟鱼潜游碧波;石渡乡,珍稀福橙昂扬枝头;清江乡,上品蓝莓硕果累累。西海中,清水杂鱼年年有余……走近今日武宁,农作物种植不再是水稻油菜一统乡野,不再是你一亩我八分养家糊口。有特色的新鲜作物应接不暇,成规模的大片作物一目难及。“无籽无渣,汁多味甜,我们这种橙子其他地方种不出来。”11月5日,石渡乡官田福橙基地负责人张国良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福橙的特色,“福橙品质优、类品少,一斤市场价可卖到30元,亩产值达8万元。年,基地一期种植了亩自己研发的福橙1号,明年全面进入挂果期后,预计产值超过万元”。“有特色的好水果,不愁卖。”张国良对福橙凭借特色卖出好价钱一点都不担心。二期,他还将试种福橙2号,市场价一斤60元。清江乡“瓜瓜农场”场主朱旭勤对此十分认同:“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对优质高品水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他种植了多亩美国蓝莓,最好的品种每斤卖到80元。利用武宁优质水源,以鲟鱼养殖为基础,江西省箬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武宁养殖生产珍稀名贵的鲟鱼、鲟鱼肉、鱼子酱出口,预计年年产值超过1.4亿元。该公司获评“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并建有省级院士工作站。“特色种养、规模种养,符合武宁国土广、生态好的县情,大有前景,让武宁农业逐渐走出传统,迈向绿色农业、现代农业。”武宁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红兵说。目前,全县已开发油茶24万亩、茶叶4.2万亩、优质水果20万亩、花卉苗木1.76万亩、中药材4万亩、“三竹”32.5万亩、蜜蜂3.2万箱、水产40万亩。“三品一标”品牌认证56个,其中绿色2个、有机13个、著名商标5个、名牌农产品1个,知名商标11个。产业+生产+经营三位一体武宁农业产业着力全域全链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搭建产业体系。实施“一核四园”布局,重点发展了“两茶两水三花”产业(即油茶、茶叶,优质水果,水产品,荷花、菊花、玫瑰花)、林下经济和休闲农业。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路径,建设了省道“九岭风光”和国道“幕阜风情”两条农业产业化示范带以及澧溪“七彩长乐”“北湾情缘半岛”等田园综合体。一间紧张生产中的小规模加工厂,吸引住了在武宁采风的九江日报社调研组。这间建在鲁溪镇海拔米山上的双新村辣椒加工厂,依赖该镇“一红一绿”产业中的亩红辣椒种植,进行辣椒加工,生产辣椒酱、辣椒粉、辣椒干系列制品,因原材料充足且品质好、品牌响,投产以来产销两旺。小辣椒彰显了武宁农业产业在“接二连三”的大趋势。将规模种养项目引向加工业。支持江西省箬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年在武宁县工业园建成投产的现代化鲟鱼加工厂,成为目前国内冷冻鲟鱼、鲟鱼子酱加工规模技术领先的企业,年加工鱼肉产品吨、鱼子酱20吨,销售收入1.2亿元;江西清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鲁溪镇建起茶叶加工厂,已开始试生产,年春茶上市时将全面投产,达产达标后可年创产值2亿元。扬生态优势,向“三产”靠拢。在距鲁溪半小时车程的泉口镇,青庐集团正以超越“诸暨香榧”为目标建设“香榧小镇”,打造香榧产业田园综合体。澧溪镇以亩太空白莲种植、加工为基础,农旅结合打造“长乐莲溪谷”,成为武宁乡村旅游热地。而罗坪长水、杨洲花源谷、巾口花千谷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已趋成熟,名声在外。搭建以完善设施建设为基础,农技服务、安全监管和现代物流为保障的生产体系。组建了10多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其中武宁县丰田农机机械专业合作社专业提供机耕、机插、机收服务,发展成为国家示范社。成立武宁县蜂业协会、武宁县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武宁县现代农业联合会等17家农业专业技术协会,提供技术服务,培育创业市场。县农业部门利用专业设备和技术,每年10多次对数百个产品免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保障“武宁产”安全可靠。电商为“武宁产”飞出山旮旯插上翅膀。武宁县益农社农产品运营网点遍布城乡,罗坪镇东边村村民段传美利用中广融媒平台,不到三个月已为自己和邻居销出农副产品近元,随即扩大了自己的鸡、鸭养殖规模。清江乡村民利用网络,今年将杨梅论个卖到了北上广,进一步推广了“清江杨梅”品牌。据该县农业部门统计,全县电商年销售农产品值约万元。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大量涌现。仅年就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场52家、利益联结机制18个。目前全县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家。土地流转保障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带地入股、参与分红的流转方式,激发农民流转积极性。在官莲乡东山村,土地90%流转为村集体经营,为虾稻共养、绿色蔬菜种植等规模产业开发夯实了基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喜临门“蓝莓、葡萄售果收入30万元,另外还生产了蓝莓酒、葡萄酒斤,今年预计纯收入近30万元。”年尾,朱旭勤算了算账。经过几年的努力,朱旭勤夫妇亩产业项目自年开始已有可观收入。武宁传统农业走向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不仅为经营主体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样显著。初冬,米海拔的鲁溪英山上,近30人在武台山茶业公司白茶种植基地锄茶。投资人费根弟介绍,自年基地开发后,公司每天聘用几十个村民做工,最多时每天超过人,每年支付劳务费余万元。在基地的带动下,今年鲁溪镇坑背村成立了合作社种植白茶16亩,双新村有大户种植白茶达24亩。“艾西海”是武宁一家综合性农业产业企业,流转土地亩,承包野生茶林近千亩,以有机认证的自然米和野生茶种植、加工、销售为主业务,年产值万元,带动城乡一大批人就业,每年支付劳动力工资多万元。这种带动在脱贫攻坚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鲁溪镇双新村贫困户汪春花常年在武台山茶业公司白茶种植基地做工,年增收多元。该公司常年吸收30多户贫困户做工。武宁农业产业形成了以农旅融合为主流、以水产业振兴和茶产业复兴为亮点、百花齐放百果满园的发展势头。已建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6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企业2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全国十佳休闲农庄1家、长三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1处、中国美丽田园1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处、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5家、江西省首批乡村休闲文化旅游示范点1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个,成为武宁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