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古称饶州、信州,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东联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且名山胜迹众多,早在唐朝就已是旅游胜地,历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观光游记、诗词歌咏数不胜数。
虽然我们居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之中,但是我们依旧能够追寻到上饶的历史踪迹,只有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人文,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原滋原味,一起来看看上饶的十大文化中的五大文化是什么吧!
稻作文化——万年贡米
上饶的万年县是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那是因为早在1万2千年前,万年县的先民们种植出了世界上第一棵人工栽培的水稻,世界稻作文化从此开始了。以前我们普遍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稻作文化发源地是浙江河姆渡,它的稻作文化起源于年前,但是在年,经过中美联合考古队联合考证,在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文化遗址出土了1万2千年前人工栽培水稻硅石标本,联合考古队队长美国马尼士博士确认仙人洞先民在生产中使用了磨光石器、烧制陶器,并且经营原始稻作和饲养家畜,这一切证实了万年仙人洞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农业文明最早的发源地,出土的陶罐更是作为国宝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馆之中。
年,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被联合国授予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从明朝(公元年)开始进贡朝廷,皇帝吃了之后赞不绝口,当即传旨代代耕食,岁岁纳贡,贡米因此而得名。年,中共庐山会议期间选为食米,深受赞美。现在万年贡米还久负盛名,因为它只在万年特定区域内生长,吸取四季清泉,营养丰富。
道教文化——葛仙山
上饶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且道教历史悠久,从东汉开始,距今已有多年。上饶有很多道教名山,比较有名的有葛仙山、三清山、灵山等,其中以葛仙山最负盛名,有中国灵宝第一山的美誉,是名扬中国东南地区的道教圣地。在三清山独特的景观中,至今还保存着自汉代以来的多处道教古建筑群和石雕、石刻,因此三清山也有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之称。在三清山金沙服务区,正在规划建设道教文化园。
上饶的道教主要有全真、正一两大派,全真派讲究内丹的修炼,规定道士出家,有四点基本要求:独身、素食、穿道服、束发留须,住道观。正一派以降神驱鬼为主,都是在家道士,可以娶妻生子,可以吃荤,生活习惯和常人一样。所以上饶很多民俗活动和民间文化都有道教文化的渗透,像很多地方戏曲傩舞、串堂、弋阳腔等,都源于道士音乐。上饶的医药、建筑和饮食、节日、服饰、装饰等民风民俗,甚至于上饶人的人生处世,都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
书院文化——鹅湖书院
自唐朝到清朝,上饶出过状元13人、宰相23人、进士人,举人人。上饶的书院以起步早、数量多、影响大等特点而久负盛名。早在唐代,诗人王贞白就在现在广丰县建书院,他的诗句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成为千古佳句。北宋时期,铅山人赵士礽在永平建书院,他和八个儿子都高中进士,有一门九进士的美誉。
鹅湖书院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曾经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会,更是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当年朱熹和陆九渊就在鹅湖书院就理学与心学之间进行了学术界的大辩论,轰动全国,因此上饶也有千年读书之地、千古一辩之所的美誉。
理学文化——朱子理学
东周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上饶是儒家理学的发祥地之一,涌现出朱熹、娄谅、胡居仁、赵善应、赵汝愚等一大批理学大师,他们的学说思想都对后世有着深广的影响。朱熹的朱子理学认为由于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致知)。
宋代以后,上饶不仅因朱熹、赵汝愚等众多儒学家热衷于讲学著书而成为书院之乡,也因之成了理学之邦。一代一代的理学大师,广收弟子,在上饶各个地方开办书院,亲自讲学,鹅湖书院、怀玉书院、叠山书院、端明书院、东山书院等都是上饶理学名家主持讲坛的地方,理学思想和文化在上饶各地遍地开花。
铜文化——湿法炼铜
上饶的铜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代,鄱阳县马蹄山就是朝廷的铸钱中心。北宋时期,朝廷在饶州府统辖内的鄱阳设臵了专门的铸钱机构——永平监。如今,以德兴、永平铜矿为主体的江西铜业公司,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铜企业。可以说,说到中国的铜文化,就不能不提上饶,铜文化对上饶而言,是不能丢弃的品牌。
北宋上饶德兴炼铜家张潜,结合前人经验和自己的长期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湿法炼铜工艺,在公元年写成《浸铜要略》,他就成为世界湿法冶金技术第一人,开创了世界湿法冶金技术的先河,这是世界冶金和化学史上的创举。到了宋高宗绍兴年间,湿法炼铜产量已占全国铜产量的85%以上。当时,中国便成了世界上产铜最多的国家,德兴也因此逐步走上了中国铜都的舞台。直到今天德兴铜矿依然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采矿场。
文字有限,这次仅仅介绍了上饶其中的五大文化,剩下的五大文化,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文章给你们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