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方志敏齐名,是红十军政委,55年没授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972731.html

江西被称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推翻“三座大山”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建立更好的国家而付出了血的代价。

人们熟知的江西籍革命烈士,除了《可爱的中国》作者方志敏,还有曾经与他并肩战斗、合称“南有朱毛,北有方邵”的邵式平。

追寻救国之路

年,邵式平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邵家坂的一户农家,家中有五个兄弟姐妹,其中邵式平排行第三,因此小名三崽,也被人叫做“三伢子”。

他未满十岁时家庭遭遇变故、父亲逝世,家庭一度面临不小的困难。

好不容易到了十六岁得到亲族帮助,他才进入当地名士开办、颇有名气的弋阳县高等小学堂就读,在这里,他遇到了多年并肩战斗、之后怀念一生的挚友方志敏。

当时的时局并不令人乐观,有理想、有冲劲的学生往往都在思考讨论,寻找救国的道路。

在同班同学中,有人认为应努力实业救国,也有人认为应从教育入手,但唯有方志敏和邵式平的意见高度一致。

他们认为应主动靠拢进步思想、采取革命行动,如此才能铲除世间种种恶势力,争取到一个更好的未来。

于是,在并肩求学的岁月里,两个人一起创立了进步学生青年团体,也一起去参加学生运动。

年前后,两人一同加入了袁玉冰、黄道等人在南昌组织发起的“鄱阳湖社”(后改名为“江西改造社”)。

这个组织以宣传进步思想、探讨救国道路为宗旨,出版《新江西》季刊作为宣传阵地,希望能通过众人的努力,将黑暗的旧江西改造成为光明的新江西。

到年,邵式平考进了北师大,得以接触到李大钊、赵世炎、瞿秋白等革命先驱的影响和感召,随即更加大踏步走上救国图存的道路。

由于在多次学生运动中频频出现而且作用不小,邵式平很快上了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的通缉榜。

为保存实力,组织安排他和一批骨干撤离北京潜回到江西。

经历了大革命失败的低潮期,邵式平和方志敏又找到了彼此,再度联手合作起来,秘密联络骨干、建立党组织,准备进行新的斗争。

巧妙脱离搜捕

在白色恐怖弥漫的年4月,邵式平曾经受组织派遣,以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赣东北特派员的公开身份作为掩护,到资溪一带开展工农运动。

他发挥了多年来熟悉情况、深入群众的优点,很快组织起了当地的一股工农力量,也引发了国民党右派分子的警觉。

某一天,他正在一位农友家中开会,联络员却带来一个十万火急的消息。

原来,当地某民团得到了他的行踪消息,正在全城戒严打算搜捕他。

局面紧急,但邵式平的情绪却十分镇定,他冷静地分析了当前情况:资溪城的地方并不大,硬藏是很难藏得住的,要成功脱险就得用点出其不意的方法。

短暂思考后他很快有了决断,他说:“去找阮福春想法子。”

这话一出,工友农友们都愣了,整个资溪谁不知道阮福春是全县排名前几的大富人?邵特派员这个时候跑去找他帮忙,那不是自己往坑里跳吗?

邵式平却觉得这条路子很有把握,其一,阮福春之子曾经与他在南昌一中同学,通过这层关系早已知道阮对进步思想较为同情、可以争取;其二,此前阮也曾经帮忙提供过会议场地,并非毫无了解。

于是他不慌不忙、缓步向阮家大屋踱过去。

果然事情发展如他所料,阮福春待他一如既往,爽快地答应了帮助他躲藏,但出城却真的有些困难。

邵式平一眼看见天井旁边停着一顶四人大轿,正是阮福春日常出行使用的,心里很快有了主意。

于是他反其道而行,让阮家家丁抬起轿子打开正门,大摇大摆地迎着搜查的民团走过去。

有几个团丁本想打开轿子门帘检查,但阮福春在轿子里一发火,说“邵式平不是省府特派员?你们不去县府衙门找人跑到我家闹事?”

这一发火民团团长就软了,赶快低头道歉,恭恭敬敬地把阮福春的大轿放了出去。

等到远离城区之后,邵式平从轿子里出来告别了阮福春,有惊无险地脱离了搜捕。

“上有朱毛,下有方邵”

类似这样胆大心细的操作,邵式平还有不少。

很快,他和方志敏、黄道等人通力合作积攒起了属于自己的力量,领导了弋横农民起义,闽浙皖赣苏区和红十军就此创立,邵式平担任这支队伍的政委。

在不断的对敌斗争中,邵式平还得来了一个“阎王”的名头。

敌人怕他雷厉风行、敢想敢做,虽然苏区和红军并不虐待俘虏,但这个吓人的名头还是经由口耳相传而越来越远。

到后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逐步建立起来,与位于赣南的井冈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当地人顺口溜就说江西“南有朱毛,北有方邵”,或者说“上有朱毛,下有方邵”。

此外,还有一首朗朗上口的当地小调,记述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的传奇故事。

这首民歌唱道:“上有朱毛好主张,下有方邵打豺狼。第一英雄方志敏,第二将军邵式平。两条半枪闹革命,打倒土豪为人民。”

其中“两条半枪”这句词,说的是方志敏一手领导的漆工镇暴动。

从年开始,邵式平担任了新扩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政委,与军长周建屏率部艰苦转战,两度入闽开展土地革命,终于把赣东北和闽北联成一片,形成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年,他又随部队前往中央根据地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期间还担任过闽赣省委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军区司令员、代理省委书记等职务。

由于身材高大且待人大气,战友们有的叫他“邵大个”,也有的干脆叫他“邵大哥”。

在年、年,他曾经两度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与战友永诀

局势的突变,使得曾经并肩作战的好友不得不暂时分道扬镳,然而在当时,没有谁知道那是一次永别。

年10月,邵式平随大部队开始了长征,而方志敏则担任红十军的领导职务。

年1月底,由于寡不敌众,红十军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一带失利被困,方志敏被俘并于七个多月后被秘密杀害于江西南昌。

而邵式平则随大部队走完长征,在抗大担任职务。

到年由聂荣臻元帅亲自点将奔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历任粮食局、工商局等领域职务,工作重点逐渐转向经济。

也正是因为这一段工作重心的调整,新中国建立之后,邵式平很快被选定为江西省政府主席。

而由于工作重点转向地方,他在年的评衔授衔中,并未获得授予军衔的待遇。

虽然如此,邵式平显然没有把这类事情放在心上。

他被委任了自己家乡的重要职务,迫在眉睫的地方建设任务也就摆在了他面前。

“教育省长”

从新中国诞生的年一直到年去世,16年间邵式平一直都在江西工作。

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一直都是被他放在首要地位的任务。

他积极促进经济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514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