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西科技文明推动江右商帮称雄华夏

赣商故事——江右商帮称雄中国并非一夜“暴发”

文/古林

江西,作为长江文明的重要区域,有着悠久的商业科技文明史。

年前的九江荞麦岭青铜冶炼,将中国青铜史前推至夏代;虎方国青铜文明、新干大洋洲青铜文明,铸就了商代南方青铜文明的辉煌。

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文物(图片来源于网络)

位于樟树市山前乡吴城村的吴城遗址,否定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是江南首次发现的大规模人类居住的商代遗址。

遗址出土余件石器、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玉器、牙雕等,陶文、原始瓷、铸铜遗迹、龙窑,标志着吴城地区早在多年前已进入人类的文明时代。大量的陶文和符号等实物资料,论证了殷商时期赣鄱地区并非“荒服之地”,而是高度的文明区域;铸铜遗迹、工具和青铜器,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赣鄱大地和中原一样,能熟练地掌握铸造技术,生产高质量的青铜器。

年,江西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的一个盗洞被发现,引出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海昏侯墓,出土10余吨近20万枚马蹄钱、五铢钱,说明汉代江西冶炼之发达,商业之繁荣。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朝雷次宗《豫章记》说:“沃野垦辟,家给人足,蓄藏无阙。故穰岁则供商旅之求,饥年不告臧孙之籴。”可见,南北朝的豫章郡物资富裕,吸引各方商贾前来。

隋唐,赣鄱区域社会经济迅速崛起。隋炀帝杨广将京杭大运河的打通,江西“舟车孔道,四达之地”的优势得以发挥;宰相张九龄,将梅关古道打通,贯通了南北交通的商道,曾出现“长亭短亭任驻足,十里五里供停骖,蚁施鱼贯百货集,肩摩踵接行人担”的繁荣景象。洪州城是赣鄱区域乃至长江中游地区的商业中心,号称“江淮之间一都会”。

唐宋时期,江西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中原大地各路人马纷纷涌入,将江西商业文明推进新阶段。“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唐初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记录了赣江遍布船只、塞满渡口的繁荣景象。唐朝武德时期,昌南镇商人陶玉将自己所烧的陶瓷,运入关中,前往京城长安销售,深受人民喜爱,从而惊动了皇宫。朝廷便命令陶玉专门烧制陶瓷,景德镇陶瓷成为皇家御用之物,有“假玉器”之美誉。从此,昌南镇陶瓷名扬天下。

景德镇陶瓷(图片来源于网络)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南宋汪肩吾《昌江风土记》称,浮梁之民“货之大者,摘叶为茗,伐楮为纸,坯土为器。自行就荆、楚、吴、越间,为国家利。其余纺织布帛,负贩往来,盖其小者尔。”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浮梁县每年可产茶“七百万驮”,约占全国茶叶总量的三分之一;税收“十五万贯”,占全国税收的八分之三。正是因为茶叶税收的贡献,浮梁县衙比一般县衙高两品,不再是“七品芝麻官”,而是“五品”官员。

临川是唐宋纺织业中心,晚唐创造出著名的醒骨纱。南宋临川著名布商陈泰,春天,他给农户预付钱币;夏秋,他回收农民织的麻布。这种史无先例的包买商经营方式,既保证自己的货源,又让农户不愁生产资金和产品销路,更让陈泰成为中国近代商业模式的先行者。

元代,江西商人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幽燕关陕、八闽两广、荆楚川蜀。江浙诸暨人王冕《船上歌》:“君不见江西年少习商贾,能道国朝蒙古语”,表明江西经商者不仅多而且是以经商为业。江右商人借“海上丝绸之路”鼎盛的东风,扬帆远航,将生意做到海外。民间航海家南昌人汪大渊两次随商船下西洋,游历多个国家,这比明初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要早75年,写下了著名的《岛夷志略》,印证了江右商人活动区域之广泛。

厚积带来薄发,进入明清,江右商人更加迅跑,称雄中国商界数百年。

(编辑/一凡)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13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