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白癜风杂志编委 http://pf.39.net/bdfyy/bdfzj/190214/6866320.html冬天,在暖和的阳光下,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到村民的家门口,民族文化广场干净整洁,畲族同胞们伴着歌声锣鼓舞动着稻草龙;在扶贫基地,一株株吴茱萸花苗、尖栗苗正迎风招展,低改油茶林中满是漫山遍野的茶花。从前偏僻贫困的山头畲族村,如今已破土动工,成了市民假日向往的“世外桃源”。位于武宁县西部山区的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东林乡山头畲族村,距县城80公里,距集镇8公里,是该村的8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户人,其中少数民族户人。十二五期间,全市整合各类资金多万元,新建畲族展示馆、旅游公厕,建成扶贫车间和扶贫产业基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亮化工程全面完成,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全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特别是高畲雷家自然村的特色村寨,已成为山头畲族村甚至东林乡的一张名片,在年成功入选九江市文明乡风示范村,在年更是九江市第一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十二五期间,山头畲族村共新(扩)建水泥路8.2公里。「从前,村上的小孩都是送到乡下去读书,现在,我们村的幼稚园和一、二年级的小孩基本上都在这读书。上至学校,下至学生家长,安全隐患和费用都降低了,现在共有20个孩子在这里读书。”武宁县东林乡山头畲族村村委会主任雷晓峰说。农村要发展,关键在产业。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山头畲族村两委积极选择产业导向,在民族精准扶贫资金和对口帮扶资金的支持下,建设民族扶贫车间1个,吴茱萸中药材基地亩,尖栗60亩。谢谢这么好的政策,不仅给我分红,还让我做生态管护员,一年可以挣00元。平常也可以在村里吴茱萸基地打零工,再加上其他的政策福利,日子就更好过了。”贫困群众程德辉在东林乡山头畲族村榨油坊年股东分红大会上说。山头畲族村在吸纳贫困人口和富余劳动力务工增收的同时,扩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强了村民造血功能。从此,村里形成了山间油茶亩,吴茱萸亩,板栗(尖栗)近亩,蜜蜂1箱,榨油坊1个的生态农业。现在,走进山头畲族村,就能感受到乡村的和谐文明。创建特色村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该村积极引导乡风文明建设,成立山头畲族村高畲雷家红白理事会,高畲雷家贤人义工小组,老年福利基金会,并结合乡风文明,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村规民约,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另外,村里还投入资金建造畲族乡村文化记忆馆,在村乡文明园内绘出多平方米的乡村文化墙,使之成为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感受文化熏陶的新课堂。用水工程提档升级,渠道维修加固,道路硬化,教学点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民生实事,就像一股暖流,温暖了大地,引领着畲族山村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